行业动态

行业资讯 | 《2025政府工作报告》继续利好绿色建筑建材行业!

时间:2025-03-21 浏览次数: 0

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3月5日上午9时在人民大会堂开幕,国务院总理李强作政府工作报告。

图片

国务院总理李强。(图片来源:新华社)

《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》(以下简称 “报告”)作为统筹国家经济、战略布局与社会发展的蓝图,与建筑业息息相关,为今后的行业政策导向定了调,其中部分的内容值得我们思考

我们顺应报告的【总结去年——展望今年】,来看一下建筑业的现状和发展。

一、2024总结

与建筑业相关的内容如下:

  • 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34.9万亿元、增长5%;

  • 一次性增加6万亿元地方专项债务限额置换存量隐性债务;

  • 清理废除妨碍全国统一市场的规定做法,制定实施公平竞争审查条例;

  • 提请审议民营经济促进法草案。

  • 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,下调住房贷款利率和首付比例,居民存量房贷利息年支出减少约1500亿元。

  • 出台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五年行动计划,扎实推进城市更新,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67%。

  • 深入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,荒漠化、沙化土地面积持续“双缩减”。

  • 推动重点行业节能降碳改造,推进新能源开发利用,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比重接近40%。

二、2025展望

与建筑业相关的内容如下:

宏观与政策

统一大市场,整治内卷。

  • 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。

  • 破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,综合整治“内卷式”竞争。

  • 改革完善招标投标体制机制

  • 构建统一的信用修复制度

  • 加大对民营、小微企业等的支持。

  • 引导更多民间资本参与重大基础设施、社会民生等领域建设。

  • 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的交通运输市场。

    城市更新
  • 加力实施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

  • 持续推进城市更新和城镇老旧小区改造

  • 加快健全城市防洪排涝体系,加强燃气、给排水、热力、地下管廊等建设和协同管理。

  • 发展数字化、智能化基础设施,完善无障碍适老化配套设施

  • 推动建设安全、舒适、绿色、智慧的“好房子”

  • 深入实施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工程,培育绿色建筑等新增长点。

  • 碳达峰碳中和。开展国家碳达峰第二批试点,建立一批零碳园区、零碳工厂

  • 加快建设“沙戈荒”新能源基地,发展海上风电,统筹就地消纳和外送通道建设。

  • 开展煤电低碳化改造试点示范。

  • 大力发展海洋经济,建设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。

三、对建筑施工企业的影响

《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》对建筑企业积极的信号

项目资金支持

报告还提出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重点用于投资建设,交通、能源、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仍是重点领域,科技、民生等薄弱领域也有很多机会。

此外,今年更大力度支持“两重”建设,加快推进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,聚焦新质生产力发展、城乡融合发展、区域协调发展、人口高质量发展。

去年,“两重”优先选取跨区域、跨流域重大标志性工程,已支持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、东北黑土地高标准农田建设、“三北”工程建设等1465个重大项目建设。

房地产止跌回稳
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还将用于土地收储和收购存量商品房,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,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。

房企现金流压力缓解,回款周期优化,部分停工项目重新开展,对施工企业也是个好消息。

四、各省建筑产业相关目标

近期,31省市相继公布政府工作报告,报告对建筑产业和工程建设提出了相应的计划安排。其中上海提出“全面推进五个新城建设,加快打造新城综合交通枢纽,推动新城绿环绿道贯通。持续推动南北转型,强化南大智慧城、吴淞创新城、湾区科创城等重点转型区域功能升级,推进19号线、南枫线等轨道交通线建设,推动乐高乐园度假区开园运营。”以及“全面完成中心城区零星二级旧里以下房屋改造,完成31万平方米小梁薄板房屋等不成套旧住房改造,启动25个城中村改造项目。加快外滩“第二立面”、衡复风貌区等区域整体更新。”等目标。

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38gMSmKynfDsWVEM8k82LQ

以上政策内容告诉我们即便在整体市场环境预冷、供需关系发生变化,市场信心不足的当下,中央政府并非全然不知,各类针对性政策和利好措施依然在不断提出和执行。如何在大环境下,帮助企业解读政策,完成转型,2025绿色建博会,将邀请协会专家、行业翘楚和学者帮助解读政策,分享案例,寻找新的商机和更好的解决方案。

行业转型的时代,更需要全行业上下努力,同舟共济;绿色建博会愿和行业上下游一起,在新的市场环境下,寻找行业新出路。

8月5-9日,上海世博展览馆,2025国际绿色建筑建材(上海)博览会和您不见不散!

X 绿建会

截屏,微信识别二维码

打开微信